渡黄河(河流迅且浊)

作者: 先秦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917-918

hé liú xùn qiě zhuó ,tāng tāng bú kě líng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guì jí nán wéi bǎng ,sōng zhōu cái zì shèng 。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kōng tíng yǎn jiù mù ,huāng chóu yú gù chéng 。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bú dǔ háng rén jì ,dàn jiàn hú tù xìng 。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jì yán hé shàng lǎo ,cǐ shuǐ hé dāng chéng ?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渡黄河(河流迅且浊)翻译

暂无翻译!

  此诗当为作者公元492年(永明十年)出使北魏途中作。黄河在北魏境内,时魏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须渡河北上。

  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汤汤”,水势浩大。“不可陵”,不可超越,极言渡河之难。“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桧楫”,桧树做的桨。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常用来制造船桨,《诗经·竹竿》有“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的句子。这里说,连桧楫使用(榜,划船)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河上老”,河边的老人。“何当”,何日。这两句是说:请问河边老人,这河水什么时候才能澄清呢?这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展开查看所有  

《渡黄河(河流迅且浊)》作者

范云诗词作品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人,初仕齐,为竟陵王府主簿,又历任零陵郡、始兴郡内史。仕梁,为黄门郎,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他善于写山水,诗风宛转流利。

相关推荐

  • 赠张徐州谡(田家樵采去)

    【赠张徐州谡】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 别诗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 别诗(洛阳城东西)

    【别诗】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 送别(东风柳线长)

    【送别】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 效古诗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 之零陵郡次新亭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渡黄河(河流迅且浊)原文,渡黄河(河流迅且浊)翻译,渡黄河(河流迅且浊)赏析,渡黄河(河流迅且浊)阅读答案,出自范云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wlmqedu.com.cn/gushici/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