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壮士何慷慨)

作者: 魏晋   阮籍

【咏怀】

壮士何慷慨,志欲吞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yǒng huái 】  【咏怀】 
zhuàng shì hé kāng kǎi ,zhì yù tūn bā huāng 。  壮士何慷慨,志欲吞八荒。 
qū chē yuǎn háng yì ,shòu mìng niàn zì wàng 。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liáng gōng jiā wū hào ,míng jiǎ yǒu jīng guāng 。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lín nán bú gù shēng ,shēn sǐ hún fēi yáng 。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qǐ wéi quán qū shì ,xiào mìng zhēng zhàn chǎng 。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zhōng wéi bǎi shì róng ,yì shǐ lìng míng zhāng 。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chuí shēng xiè hòu shì ,qì jiē gù yǒu cháng 。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①八荒:八方的荒远之地。《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八荒与四海对举,通常即指天下。

②受命:受到国家的任命。通常指武将接到统军征伐的任命。自忘:忘掉个人的一切。

  ③乌号:良弓名。

  ④明甲:即明光铠,一种良甲。

  ⑤全躯士:苟且保全自己的人。

  ⑥争战场:在战场上与敌人争夺胜负。二句是说,岂肯学那苟活保命的人,自己宁愿死在与敌人争胜负的战场上去。

  ⑦令名:美名。

  ⑧垂声:留名。谢:告。

  ⑨这句的意思是说,崇高的气节自应万古长存。

  译文

展开查看所有  

  “壮士”二句赞扬壮士“欲威八荒”之志,雄杰壮阔。“慷慨”一词,据《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的解释,可以看出,诗人虽以壮士自许,但“威八荒”之志实并不能实现,所以前二句虽出语壮阔,但暗中已含壮志难酬的悲慨了。

  “驱车”以下八句是具体描写壮士的“威八荒”之志。因为“八荒”是指八方荒远之地,所以“驱车”二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驱车”句照应上文之“威八荒”,“受命”句启领下文之临难不顾,效命战场。使全诗章法严谨,结体浑然。

  “良弓”二句是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他手挟乌号之良弓,身着精光闪烁的明光之甲。此二句并非泛泛之笔,而是突出表现了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慷慨赴国难的神情。形象鲜明,描写生动。

  如果说上二句主要是从客观上描写壮士的英武形象的话,“临难”二句则是从主观上歌颂壮士的慷慨激烈的情怀。壮士既然为赴国难而远行役,那么面临国家之难,也就决不会顾一已之生命,而宁愿身死魂飞,为国捐躯。这二句出语壮烈,令人读之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感。

  壮士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当然与孜孜以求保一己之躯的“全躯士”截然不同。诗人以“岂为全躯士”的反诘句纵起文势,又以“效命争战场”肯定句使文势一抑,二句中如此纵起抑收,跌起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以收跌荡起伏之效,加强了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读以上八句,读者不能不为壮士的英武的精神,壮烈的情怀所感动,而且使读者想起了屈原《国殇》和曹植《白马篇》。前者说:“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后者说:“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诗“驱车远行役”八句正与此一脉相承。所以方东树说:此篇“原本《九歌·国殇》,词旨雄杰壮阔,……可合子建《白马篇》同诵。”(《昭昧詹言》卷三)

  “忠为”以下四句是总收全诗,前二句点明壮士之志的礼教本质是忠义,后二句是点醒壮士之志的个人目的是标榜气节,流名后世,使全诗如百川归海,总归忠义气节的主题,不仅使全篇贯穿一气,而且辞义壮逸,慷慨多气,体现了阮诗风格具有建安风力的特点。

  “建安七子”和“三曹”诗中本多描写诗人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慨,表现为刚健有力、悲凉慷慨的诗歌风格,形成了激越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建安之后,诗人们既已丧失了建功立业的客观环境,又消磨了锐意进取的主观意志,故在正始诗人阮籍、嵇康的多数诗篇中多表现为忧生之嗟和对仙隐生活的向往。但是,阮籍的这首诗(还有其三十八《咏怀·炎光延万里》)却一反常态,正面描写了功名和气节,其内容和风格都直承建安。这是因为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且自视甚高。他登广武山遥望刘邦、项羽争天下的旧战场,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谓英锐之气逼人。所以,尽管环境已经决定他没有建立不朽功业的可能,这种内心的向往,仍然会时一流露。

  这首诗以及《咏怀·炎光延万里》,或许与当时的政治现实有某种联系。清人方东树说:“《壮士何慷慨》,此即《炎光》篇而申之,……词旨雄杰壮阔,……皆有为言之。”他认为阮籍是有为而发的。又《晋书·阮籍传》记阮籍曾“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此二篇或即是《豪杰诗》,诗中之“雄杰士”、“壮士”亦或即是所谓“豪杰”。这些问题,都已难以得到确切的回答了。

展开查看所有  

  这首诗与第三十八首《咏怀·炎光延万里》不同于《咏怀》诗中多数诗篇之发言玄远旨意遥深,而是词近意切,旨归分明,且语言雄浑,气势壮阔,是《咏怀》诗中最具独特风格的佳作,反映的是同一主题,即诗人之欲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壮士”二句赞扬壮士“欲威八荒”之志,雄杰壮阔。“慷慨”一词,据《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的解释,可以看出,诗人虽以壮士自许,但“威八荒”之志实并不能实现,所以前二句虽出语壮阔,但暗中已含壮志难酬的悲慨了。

  “驱车”以下八句是具体描写壮士的“威八荒”之志。因为“八荒”是指八方荒远之地,所以“驱车”二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驱车”句照应上文之“威八荒”,“受命”句启领下文之临难不顾,效命战场。使全诗章法严谨,结体浑然。

  “良弓”二句是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他手挟乌号之良弓,身着精光闪烁的明光之甲。此二句并非泛泛之笔,而是突出表现了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慷慨赴国难的神情。形象鲜明,描写生动。

  如果说上二句主要是从客观上描写壮士的英武形象的话,“临难”二句则是从主观上歌颂壮士的慷慨激烈的情怀。壮士既然为赴国难而远行役,那么面临国家之难,也就决不会顾一已之生命,而宁愿身死魂飞,为国捐躯。这二句出语壮烈,令人读之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感。

  壮士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当然与孜孜以求保一己之躯的“全躯士”截然不同。诗人以“岂为全躯士”的反诘句纵起文势,又以“效命争战场”肯定句使文势一抑,二句中如此纵起抑收,跌起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以收跌荡起伏之效,加强了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读以上八句,读者不能不为壮士的英武的精神,壮烈的情怀所感动,而且使读者想起了屈原《国殇》和曹植《白马篇》。前者说:“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后者说:“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诗“驱车远行役”八句正与此一脉相承。所以方东树说:此篇“原本《九歌·国殇》,词旨雄杰壮阔,……可合子建《白马篇》同诵。”(《昭昧詹言》卷三)

  “忠为”以下四句是总收全诗,前二句点明壮士之志的礼教本质是忠义,后二句是点醒壮士之志的个人目的是标榜气节,流名后世,使全诗如百川归海,总归忠义气节的主题,不仅使全篇贯穿一气,而且辞义壮逸,慷慨多气,体现了阮诗风格具有建安风力的特点。

  “建安七子”和“三曹”诗中本多描写诗人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慨,表现为刚健有力、悲凉慷慨的诗歌风格,形成了激越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建安之后,诗人们既已丧失了建功立业的客观环境,又消磨了锐意进取的主观意志,故在正始诗人阮籍、嵇康的多数诗篇中多表现为忧生之嗟和对仙隐生活的向往。但是,阮籍的这首诗(还有其三十八《咏怀·炎光延万里》)却一反常态,正面描写了功名和气节,其内容和风格都直承建安。这是因为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且自视甚高。他登广武山遥望刘邦、项羽争天下的旧战场,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谓英锐之气逼人。所以,尽管环境已经决定他没有建立不朽功业的可能,这种内心的向往,仍然会时一流露。

  这首诗以及《咏怀·炎光延万里》,或许与当时的政治现实有某种联系。清人方东树说:“《壮士何慷慨》,此即《炎光》篇而申之,……词旨雄杰壮阔,……皆有为言之。”他认为阮籍是有为而发的。又《晋书·阮籍传》记阮籍曾“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此二篇或即是《豪杰诗》,诗中之“雄杰士”、“壮士”亦或即是所谓“豪杰”。这些问题,都已难以得到确切的回答了。

展开查看所有  

《咏怀(壮士何慷慨)》作者

阮籍诗词作品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与嵇康、山涛等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因为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所以人们也称他为阮步兵。《晋书·阮籍传》云:「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这种纵酒颓放,一方面是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同时也是一种躲事避祸的手段。阮籍的代表性文章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等

相关推荐

  •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咏怀(一日复一夕)

    【咏怀】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 咏怀(壮士何慷慨)

    【咏怀】 

    壮士何慷慨,志欲吞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

  • 咏怀(独坐空堂上)

    【咏怀】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 咏怀(驾言发魏都)

    【咏怀】 驾言发魏都[1],南向望吹台[2] 。 箫管有遗音[3],梁王安在哉[4]!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5] 。 歌舞未终曲,秦兵已复来[6] 。 夹林非吾有[7],朱宫生尘埃[8] 。 军败华阳下[9],身竟为土灰[10] 。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沈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鸣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咏怀(壮士何慷慨)原文,咏怀(壮士何慷慨)翻译,咏怀(壮士何慷慨)赏析,咏怀(壮士何慷慨)阅读答案,出自阮籍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wlmqedu.com.cn/gushici/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