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广(谁谓河广)

作者: 先秦   诗经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4-125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6-128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ǐ)予望之。
河:黄河。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跂: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zhāo)
曾:乃,竟。刀:通“舠(dāo)”,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4-125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6-128s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应天汉”的壮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中原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发出否定式的“谁谓河广”之问,简直无知得可笑。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忤,而且断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回答:“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想像之大胆,因了“一苇”之夸张,而具有了石破天惊之力。

  凡有奇特夸张之处,必有超乎寻常的强烈情感为之凭借。诗中的主人公之所以面对黄河会断然生发“一苇杭之”的奇想,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此刻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则眼前的小小黄河,则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

  所以当诗之第二章,竟又以“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夸张复叠时,便不会再令人感到吃惊或可笑,反倒觉得这“奇迹”出现得完全合乎情理。强烈的感情不仅催发了作诗者的奇思,也催发了读诗者一起去大胆想像:夸张之荒谬已被情感之认同所消解,现实已在奇情、奇思中“变形”。此刻出现在你眼中的主人公形象,当然已不再是隔绝在黄河这边徙倚的身影,而早以“一苇”越过“曾不容刀”的大河,化作在所牵念的家里欣然“朝食”的笑颜了。

  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和奇特夸张的答语构成全诗,来抒泻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乡奇情,是《卫风·河广》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否定式的发问,问得如一泻汪洋的黄河怒浪之逆折;石破天惊的夸张,应答得如砥柱中流的峰峦之耸峙。其间所激荡排奡着的,便是人类所共有的最深切的思乡之情,它不能不令千古读者为之而动容。

  诗人不但运用设问与夸张的语言加以渲染,而且还以排比、迭章的形式来歌唱。通过这样反复问答的节奏,就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思归不得的内心苦闷倾诉出来了。这首诗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好像现在的顺口溜民歌一样,通俗易懂。但它有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国既然“近而易达”,那么,他为什么不回去呢?这当然有其客观环境的阻力存在,不过这是诗人难言之隐,诗中没有明说罢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是会引人产生各种猜想和回味的。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4-125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6-128

【hé guǎng 】 【河广】
shuí wèi hé guǎng ?yī wěi háng zhī 。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shuí wèi sòng yuǎn ?qí yǔ wàng zhī 。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shuí wèi hé guǎng ?céng bú róng dāo 。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shuí wèi sòng yuǎn ?céng bú chóng cháo 。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

  注释⑴河:黄河。⑶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⑶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⑷曾:乃,竟;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⑸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展开查看所有  

《河广(谁谓河广)》赏析

暂无赏析!

《河广(谁谓河广)》作者

诗经诗词作品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

相关推荐

  • 关雎(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 桃夭(桃之夭夭)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子衿(青青子衿)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3]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4]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木瓜(投我以木瓜)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葛覃(葛之覃兮)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1]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2]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河广(谁谓河广)原文,河广(谁谓河广)翻译,河广(谁谓河广)赏析,河广(谁谓河广)阅读答案,出自诗经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wlmqedu.com.cn/gushici/1861.html